健康园地
您现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护理天地
皮肤病“冬病夏治”正当
作者:吕梁市中医院 发布时间:2018-07-11 点击数: 8125次
“冬病夏治”属于“缓则治其本”的中医治病原则,是根据《素问·四气调神论》中“春夏养阳”的原则,结合天灸疗法,用辛散温通的中药在人体穴位上贴敷,借助药物对穴位产生刺激,以鼓舞正气,提高机体免疫力,增加抗病能力,达到治病、防病的效果。
三伏天自然界阳气最为旺盛,人体阳气浮越,此时对阳虚者用助阳药,可更好的发挥扶阳祛寒、扶助正气、祛除病根的作用,并可为秋冬储存阳气,抵御疾病侵袭。
吕梁市中医医院皮肤科根据长期临床实践,结合针灸、经络与中药学,在三伏期间,采用了传统中医特色“三伏贴”治疗冻疮、银屑病、慢性荨麻疹、湿疹等疾病。
冻疮是冬季常见病,俗话说:“一年生冻疮,年年生冻疮”。中医认为易生冻疮的人多属阳虚体质,运用“冬病夏治”调治,一方面可借助自然界夏季阳旺阳升之势,有效达到扶阳祛寒的治疗目的。另一方面,可使温阳之气内存,保持阳气充足,则冬季肌肤不易被严寒所伤。该院皮肤科根据患者体质辨证论治,采用中药穴位贴敷和局部涂擦相结合,使冬季复发者减轻或痊愈。
荨麻疹中医名“瘾疹”,慢性荨麻疹多因情志不遂,肝郁不舒,郁久化热,伤及阴液,或因有慢性疾病,平素体弱,阴虚内热,加之风邪外袭,内不得疏泄,外不得透达,郁于皮肤腠理之间,邪正相搏而发病。荨麻疹初发多属实证,久病多为虚证,而风邪是本病主要因素。“风为百病之长,善行而数变”,风寒相合而为风寒之邪,风热相合而为风热之邪,二者又可互相转化。盛夏三伏,阳气旺盛,人体各器官和组织处于活跃和开放状态,有利于药物透皮吸收,在此时施以穴位贴敷,可达到调升人体阳气、驱散伏寒之邪、预防疾病反复发作的目的。
湿疹是由风湿热邪所致的常见皮肤病,易反复发作,尤其慢性湿疹多在冬季加重,缠绵难愈。“三伏”之时,气候炎热,人体腠理开泄,此时在穴位上贴敷,药物易由皮肤进入穴位经络,通过经络气血的运行作用到达有关脏腑,借以调整机体功能,增强抗病能力,旨在使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,以防冬春季发病。穴位贴敷通过刺激穴位和药物吸收,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反射地调整神经系统的功能,增强人体正气,提高机体免疫力,驱散内伏之寒邪,有效控制和减少疾病的发作。
三伏天自然界阳气最为旺盛,人体阳气浮越,此时对阳虚者用助阳药,可更好的发挥扶阳祛寒、扶助正气、祛除病根的作用,并可为秋冬储存阳气,抵御疾病侵袭。
吕梁市中医医院皮肤科根据长期临床实践,结合针灸、经络与中药学,在三伏期间,采用了传统中医特色“三伏贴”治疗冻疮、银屑病、慢性荨麻疹、湿疹等疾病。
冻疮是冬季常见病,俗话说:“一年生冻疮,年年生冻疮”。中医认为易生冻疮的人多属阳虚体质,运用“冬病夏治”调治,一方面可借助自然界夏季阳旺阳升之势,有效达到扶阳祛寒的治疗目的。另一方面,可使温阳之气内存,保持阳气充足,则冬季肌肤不易被严寒所伤。该院皮肤科根据患者体质辨证论治,采用中药穴位贴敷和局部涂擦相结合,使冬季复发者减轻或痊愈。
荨麻疹中医名“瘾疹”,慢性荨麻疹多因情志不遂,肝郁不舒,郁久化热,伤及阴液,或因有慢性疾病,平素体弱,阴虚内热,加之风邪外袭,内不得疏泄,外不得透达,郁于皮肤腠理之间,邪正相搏而发病。荨麻疹初发多属实证,久病多为虚证,而风邪是本病主要因素。“风为百病之长,善行而数变”,风寒相合而为风寒之邪,风热相合而为风热之邪,二者又可互相转化。盛夏三伏,阳气旺盛,人体各器官和组织处于活跃和开放状态,有利于药物透皮吸收,在此时施以穴位贴敷,可达到调升人体阳气、驱散伏寒之邪、预防疾病反复发作的目的。
湿疹是由风湿热邪所致的常见皮肤病,易反复发作,尤其慢性湿疹多在冬季加重,缠绵难愈。“三伏”之时,气候炎热,人体腠理开泄,此时在穴位上贴敷,药物易由皮肤进入穴位经络,通过经络气血的运行作用到达有关脏腑,借以调整机体功能,增强抗病能力,旨在使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,以防冬春季发病。穴位贴敷通过刺激穴位和药物吸收,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反射地调整神经系统的功能,增强人体正气,提高机体免疫力,驱散内伏之寒邪,有效控制和减少疾病的发作。
下一篇:
秋季养生应少吃寒凉食物